伴隨著國內多地疫情防控應急響應“降級”,各類社會經濟活動開始逐漸恢復。然而有網友感慨:疫情總會過去,北京的快遞小哥又可以上樓送貨了,但世界不一定恢復到原來的樣貌。最明顯的一點是,疫情放大了“宅經濟”效應,人們對于互聯網的依賴猛增。據QuestMobile統計,2020年春節,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在線時長、日活均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疫情發生以來,每個網民每天花在移動互聯網的時長比年初增加了21.5%。
而在4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整體規模為9.04億,而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0億,較2018年年底增長1.63億。在2019年興起并實現快速發展的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2.65億,占網民整體的29.3%。
從昔日熙熙攘攘大型商超里的柜臺導購,到如今越來越多紛紛上線的“網紅”主播,直播營銷的全網狂歡正在一次次搶購鏈接的“秒空”中上演著,而后疫情時代的運營策略和商業模式也在悄然改變。
直播拉動新消費
當前依然有些聲音認為火熱的電商直播不過是電視購物的升級版,并沒有可持續性。但深入理解其本質就會發現,在內容消費視頻化的背景下,電商直播是依托平臺社交屬性積累的流量和社交關系的價值挖掘。借助“網紅”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將其在社交平臺積累的粉絲轉化為產品消費者、對其信任轉化為消費力。
根據艾媒咨詢統計,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了4338億元,2020年將突破9000億元,市場處于高速增長期。去年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也肯定了直播帶貨成為“網絡消費增長新亮點”,電商與直播、短視頻開展深度融合屬于行業營銷創新,可以說是在線零售行業的一場跨界創新實驗。
聚焦到信息通信行業,信息消費既是新型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居民消費升級的重要體現。在疫情沖擊下,今年1~2月,全國服務業中僅有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3.8%,這表明信息通信業正迎來新的商業機會。
企業通過大數據優選產品,采取直播帶貨等方式加強宣傳,開展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使消費者有更好的消費體驗。同時,在5G網絡、未來智能設備的支持下,直播帶貨給短視頻這個新興內容載體提供了更充足的想象空間,其功能將不只是“觀看”單一維度,還可以對接工作、學習、娛樂、消費等更多維度。
改變正在發生
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電商直播的興起為行業整體用戶規模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豐富了網絡直播行業的內容與變現方式。電商平臺陸續涉足該領域,將實體商品交易與互動直播形式進行融合,提升了用戶消費體驗與黏性。此外,電商直播拉動農產品銷售,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樣的變化對于營銷行業來說,首先必會取代以往先產品后用戶的營銷模式,因為“網紅”效應和個人價值將是直播營銷最大的賣點所在。屏幕的對面可以看作你的粉絲,精準把握粉絲需求,甚至定制他們喜歡的產品,并能通過粉絲進行二次帶貨,將是營銷者需要思考的重點。
其次,借助專業力量培訓主播、打造完整的運營團隊、搭建電商直播供應鏈體系等。即業內常說的KOL(Key Opinion Leader的縮寫,直譯為意見領袖)及其背后負責管理運營的MCN(Multi-Channel Network的縮寫,直譯為多頻道網絡)。MCN模式源于網紅經濟,指的是通過機構和資本的有力支持,保障“網紅”內容的持續輸出及穩定變現的商業模式。畢竟互聯網平臺的流量變得越來越貴,基于人的傳播和銷售方式正在將流量吸引到以人為中心的平臺上。
最后,豐富直播內容和形式吸引消費者真正參與進來。通過嘗試打破常規室內直播形式、打造生態鏈、借助社交電商“拼購”等,這樣的模式必將隨著更多的消費者參與以及更多諸如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而日趨成熟。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而信息、社交和交易是互聯網世界里永恒不變的需求。
5G時代就在不遠的未來,相信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入應用,當消費者能夠全方位多維度多視角參與到品牌的塑造、消費、推廣和經營中時,后疫情時代新營銷方式將會大放異彩。